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何朵灿烂地笑了笑,转身离去。
“再见了,母校;再见了,老柳树;再见了,麦垛子;再见了……”
何朵快步爬上山头,在心里默默做着最后的道别。待她小跑到斜坡上回头望去,那个瘦长的身影还斜靠着柳树,安静地看向这里。
楚凯远远挥了挥手。
酷暑如蒸笼般持续炙烤着沉默的黄土高坡,小麦脱粒机的轰鸣声焦躁地响彻在耳畔,何朵顶着草帽,和大人一起扎在麦场里忙活。何老爷子往机器里大把大把地塞麦杆,麦秆经过机器的滚轧,麦粒哗啦啦从底部的口子里滚出,许娇兰和何老太太早已提前把软木条编织的大簸箕放好,待麦粒接的差不多时,麻利的端起簸箕,把麦粒倒进编织袋中。何朵就负责给一个个袋子撑口,以免小麦撒到地上。
脱粒后的空麦秆突突突从机器上口喷射出去,在空中飞出一个小小的抛物线后便无力地跌落到地上,很快就堆成一定体量。何胜军和三弟一人举着一个三叉杆,把麦秆挑到边上后牢牢地压成麦垛。
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劳作,当最后一颗麦粒脱完后,麦场里已经结结实实堆了七八个大麦垛,远远看去就像远古时期的草屋一般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便是晒麦子的集中时期,一连串的操作下来,何朵已经和去年夏天一样,皮肤再次被晒成了标准的小麦色。
八月中旬玉米渐渐成熟,何朵最喜欢吃的粗粮终于端上了桌面。嫩嫩的玉米在锅里随便一煮,清甜的芳香便瞬间溢满小院。玉米好吃,却不能多吃。慰藉过几次味蕾之后,何许夫妇就要把大多数玉米都晒干脱粒,最后装袋封存。一部分日后打成玉米面偶尔做饭蒸馒头,另一部分则卖掉换些微薄的生活费。
玉米的分量重,因此许娇兰去地里掰玉米时会习惯带女儿一起。相对马路,玉米地要清凉的多,高大的玉米杆吸收了一部分热气,身上就没那么燥了。不过玉米地里蚊虫甚多,哪怕只是在再其中穿梭小会,胳膊、腿、脖子、脸等漏在外面的皮肤多少都会被虫子咬的奇痒难耐。
玉米秆是上好的天然爬架,供豆角、黄瓜等藤曼类蔬菜攀爬。每次何朵跟着母亲下地收玉米的时候,都会顺带采摘一些豆角、黄瓜或者茄子。豆角是个神奇的物种,遇到雨量充沛的时节,就会像吃了激素般噌噌疯长。明明头一天才刚摘完,过一两天再去看时,又是一大波水汪汪绿油油的豆角嗷嗷待摘。
山里人吃饭非常仰仗上天的恩赐,旱季时如果一家的粮食不够吃,那几乎家家都不够;一到了旺季,家家户户都菜满为患。许娇兰满地的豆角这时便成了幸福的烦恼,一家人即使三餐都吃也吃不完,于是许娇兰就一篮一篮送往左邻右舍。但是村里人种的蔬菜种类大体一致,因此没送几次便也送不出去了。干脆就腌成酸菜,到了冬天再慢慢“品味”
。不过豆角做成的酸菜味道会稍微差些,因此大多情况下,许娇兰只能眼睁睁看着豆角老在地里,最后变成豆角籽。
何朵不是很喜欢吃豆角,但却非常爱吃豆角做成的焖面,这也直是何胜军一家共同的最爱。先用猪油把豆角和猪肉炒到五分熟,倒上调料后加入开水,水没过锅中菜头约一厘米的样子后,再把手工擀出来的面条薄薄地铺在上面。小火焖一会后开盖轻翻,再往上继续平摊一层面条,继续小火焖煮几分钟。然后把面条大规模地翻弄几下,用铁锅铲把底部的菜轻轻铲一铲,确保不会糊锅后,继续小火焖煮。等面条焖到七八成熟的时候,就可以把整锅的食材一起翻搅均匀,接着继续盖上锅盖小火焖煮。直到面条全熟,焖面就做好了。
();() 豆角的清冽加上猪肉的荤香,再混合上面条的麦香气,芳香四溢、久久不散,早早就飘进了全家人的鼻子里,躁动着所有人的味蕾。何胜军看准时间,提前泡上一壶粗茶,搬出四角桌子放到院中等待。何朵则积极的搬凳子、拿筷子和下饭的咸菜,然后按照惯例捣上一小盅蒜末。全部准备到位后,便守在厨房门口,时刻关心着焖面的进展。
“好了么?”
“快啦!先捣蒜!”
“妈,蒜捣好了。饭好了吗?”
“快了,再稍微等一下就行了。看下暖壶里水多吗?不多的话灌点儿。”
“妈,水添好了。饭好了吗?”
“好啦!端碗!”
几番急不可耐的等待后,挚爱的焖面终于出锅。拌上少许蒜泥的焖面,吃起来更加清香爽口,在咸菜粗茶的参与下仓皇入肚。还没细细品味美味的韵律,肚子已经吃的硬邦邦了。
七月到九月是庄稼成熟的季节,和玉米前后脚报到的还有米芾、谷子(小米)、高粱这些五谷杂粮。从夏末到中秋,山里满满都是金黄和鲜橙的色块。农民们顶着大汗争分夺秒扎在稻谷堆里,米芾刚割完就要去对付谷子,谷子还没收完玉米又成熟了,玉米刚弄差不多又要去迎接高粱,丰收的大事一件接一件,忙的不亦乐乎。
不同的粮食对应不同的口粮,米芾是炸油糕、蒸糕点的主要食材,米芾的秸秆则是牛的主要口粮。玉米杆同样是牛的最爱,家里有牛的农户也会大量囤积玉米秆用来做饲料。谷子打出来的果实就是黄小米,这也是家家户户煮粥的主要材料。一小把黄米撒进烧开的锅里,半小时后盛出来的就是一碗碗橙黄色飘着米油的粥汤,这也是农民们每日必吃的主食之一。谷杆是驴、马、骡子的主要口粮。不过整个红西乡最多的还是牛,其次是少量羊群,再然后是稀稀拉拉的骡子,驴和马已经非常少见。除此之外,高粱秆也是驴、马、骡子的主要口粮,而高粱籽则主要用来喂给猪、牛、鸡等家畜家禽食用,只有少量人家会匀出一部分高粱籽,打成面粉后封藏,日后偶尔做成面糊糊打打牙祭。
这时的农村,人和牲口互相需要、悠然共存。牲口是农民在地里劳作的重要合作伙伴,农民则为牲口提供粮草,双方共享收成。高粱和米芾的穗子去掉籽后,余下的杆子用细麻绳扎起来,就是家家户户大规模使用的笤帚。短的米芾穗子用来扫床、炕、衣服,长的高粱穗扎起来则主要用于刷锅刷碗和扫地。有些种植技术好的农民,会种上少量丝瓜,把丝瓜剖开后,取出里面的丝瓜瓤,晒干后就是洗碗的得力工具。
至于院子这种摩擦力较大、面积较大的场所,则用从山坡里拔回来的扫帚苗清扫。无人干预的扫帚苗可以长到成年人那么高,连根拔出之后去掉叶子,仅留下枝干捆扎结实,在阳光下暴晒几日,就会成为硬邦邦挺拔的扫帚。在院子里抡着来回拨拉几下,连土带垃圾就会清理的干干净净。
山里风沙大,家家户户都要挂门帘遮风挡雨。门帘的造型千篇一律,材料也基本都是平时淘汰掉的床褥或衣服面料,被女主人剪成方方正正的统一形状后,或按照菱形、或简单花朵式样等一块一块拼接起来。整个家里面,最让许娇兰得意的专属机器就是缝纫机。不论大小面料,只要到了她手里,缝纫机哒哒哒踩个几下后,所有问题立刻迎“纫”
而解。等缝纫机在许娇兰的脚下轻快地响个几天后,门帘的大致造型就出来了。然后用一抹色的面料在四周包边,头部再缝上两到三个布扣,最后往门上一挂,干净质朴又色彩典雅的门帘便大功告成。
所谓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生活在红西乡的人们,把大自然的馈赠运用的淋漓尽致。无需刻意学习道法自然,吃穿住行皆通过双手从大自然中加工创造。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或者重病惊扰,倒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鸡犬相闻、小国寡民。
简介关于快穿神明又被疯批宿主诱哄了景煜身为魔神,向来对世间之事不在意,无欲无求,可在听说神界那位清心寡欲的神明去历劫还是情劫时,他明显的怒了。他毫不犹豫的抓着一个倒霉系统跟随而去,誓要将神明的情劫搅的天翻地覆。~不甘当替身的禁欲影帝决心逃离被现,他轻抚着他的脸庞,眼神痴迷我爱的究竟是谁,你难道一直都没有现?还是说,其实你根本就不爱我?可怎么办呢?我就是要缠着你,你逃不掉!凯旋而归的威武大将军面对他时眼神躲闪,他神情突变,眼神危险,狠厉道这么久没见你难道一点都不想我?还是说已经有了更合你心意的人?是谁?告诉朕!清冷谪仙不屑与魔为伍,一剑差点刺破他的胸膛,他邪魅一笑,缓缓擦掉嘴角溢出的血,轻啧一声还真是顽固不化,不过更有意思了不是吗?~从见到你的那一刻开始,我就知道你只属于我,也只能属于我。景煜...
优质精品图书推荐...
...
丘凉醒来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成了一个又痴又哑还贼穷的傻子。没多久,隔壁搬来一个气质冷艳的美人。美人叫宋见霜,一亮相就成为新晋村花。丘凉从此有了新乐趣,那就是蹲墙角吃瓜,看隔...
简介关于末世我带着百万物资救了大佬金手指粗!!!龙央央死了,然后被砸死自己的金手指救活了,重生后,龙央央现,自己穿书了,还是末世文,简直不要太刺激。为了躲避自己活不过三十章的炮灰命运,龙央央末世开始前立刻离女主远远的,可惜女主是你想避就避得开的么?龙央央原本觉得,自己最大的金手指就是自己的任意门,一路行来,龙央央才觉,自己最大的金手指是自己随手捡的大佬。...
末日降临,世界沦为一片废墟,异能觉醒。然而,在这末日来临前,主角陈清南意外觉醒了一个神秘系统一个有亿点屌的末日求生系统!先是获得一个大的储物空间!末日来临前扫空了一个沃尔玛市调度中心的仓库!觉醒的异能让主角在末日里如鱼得水!但是系统的任务一个比一个难度要大,最后竟然让主角拯救地球!说好的求生,你竟然让我去拯末日,我的系统有亿点屌...